國內基金搜尋.jpg 

2015開始,投資人是應該回頭檢示共同基金在2014年的一整年的績效?在這麼多類型的基金裏,多數沒有相對應的指數去比較,基金好壞比較難有準則。所以關注的重點設為"一般股票型"基金會比較單純,也就是什麼股票都可以投資的國內基金,直接對照大盤指數的漲跌幅,論斷這一年的優劣。

 

國內一般型共同基金一年內績效基金.jpg 國內一般型共同基金一年內績效基金0001.jpg  

網路資料相當方便,直接顯示國內基金一整年的績效,無奈小賴晚了一天查閱,小賴以為影響應該不大。共計86支投資國內一般股票型基金,只看一年的績效,由大到小排序,最高為17.26%,最差的為-10.17%。

 

 

台灣加權vs台灣50.jpg  

參照台灣50。對,小賴沒有眼花,應該也沒算錯,完全沒有選股的ETF"台灣50",加計股息後,18%的績效,打敗了所有台灣股票型基金的專業經理人,實在傻眼,不知投資人做何感受?

基金分大致為主動式的共同基金,被動式的指數型基金(俗稱ETF)。過去十餘年,銀行、保險通路銷售的共同基金大行其道,近幾年,收費底廉的被動式的指數型基金(ETF)正夯。在效率市場的學說裏,中長期是被動式的指數型基金(ETF)的專長,長期下名列前茅不足為奇;而短期,ETF比較討不到好處,通常主動式共同基金相較有可能突危

共同基金公司每年以不著痕跡的方式,向投資人收取經理費,用以研究市場股票,增加投資人的獲利能力。沒想到一個大多頭2014年,居然還有數10支共同基金的投資報酬是負數;57支,約2/3左右的共同基金投資報酬率不及大盤的10%漲幅。回頭想想,投資人付錢給基金公司是幹什麼的?2014年的台灣股票型基金經理人,無疑是被指數型基金0050,打了一個大巴掌,呼了一個大耳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賴&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