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e群組傳來最近績效很好的基金,配息率超高,17.15%,接近傳說中公務人員的18%吔!勸敗,不買可惜,看來真是令人垂涎三尺,想來又是一個請君入甕的商業手腕。若要解釋清楚,唇槍舌劍,恐怕傷人。
安聯收益成長基金,同一支基金,各幣別收益都很高。其中,南非幣年化配息率17.15% ,澳幣10.21% ,美元也有9.17 %。乍看,不管跟什麼理財工具比,這基金的收益率真的很高。疑問是:基金是長期持有的,目前短期配息率如此強大,中長期可行嗎?
過往,小賴是共同基金的愛用戶,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、富蘭克林新興市場、富達歐洲、大聯全球高收益,即便經過了數年,因為傷心,小賴依然可以把這些基金的名字倒背如流。有了失敗的經驗,對共同基金的績效宣傳,常常雞蛋裏挑骨頭,欺人不淺。此時,突然有個念頭,我也來和友人對賭一把,他買他的基金,我買我的ETF,賭一把,才知誰厲害。 (隔天立馬換了美金,打算注資,最後因故作罷)
基於四個理由,小賴以為ETF會贏?只是五年夠不夠的問題而已?
一是,長期而言,沒有人可以戰勝大盤。這不是笑話,這背後邏輯應該非常簡單清楚。不管投資者用什麼方法,在目前取得良好的收益,很快的都會被市場上的投資人模仿,當方法便普遍應用後,基金績效就開始下滑,最後成績平平,這個狀況會一直循環持績。問題是:長期是多久而已?
二是,運氣,風水輪流轉。投資股票不是什麼精準的科學,算一半的賭博,運氣也是很大的關鍵。目前的好績效,當然是買到好股票,賭對市場,但,賭場上,有人一直贏嗎?
三是,基金規模,因為績效好,買該基金的人越來越多,基金經理人一下子收到這麼多投資金額,不可能沒有任何動作。基金經理人必須出手購買更多的股票,甚至可能不是他認同的股票。股票越買越多,績效就會鈍化,也就是下滑。
四是,手續費。長期投資下,微小的手續費是極大的關鍵。這兒不是第一次買賣的申購手續費,而是每年基金公司,從基金淨值裏直接拿走,不需要投資人同意的內扣手續費。一般共同基金,每年內扣約2%-3%。ETF,也有內扣手續費 0.05%~0.2%。二者手續費差十倍,長期下,內扣手續費可能是壓跨共同基金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安聯收益成長基金,是投資美國股票與債券的平衡型共同基金。小賴,找不到合意的平衡型ETF,那就直接以VTI 來PK安聯收益成長基金AM穩定月收類股美元!
二者都有配息,所以都必須計入收益 VTI 配息記錄、安聯收益成長基金-AM穩定月收類股(美元) 配息記錄。
2017/5/26 VTI US$124.11 PK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-AM穩定月收類股(美元) US$ 9.12000 ,賭期五年,至2022/5/25,我輸,請lLine群組大夥們吃一頓晚餐。
還很久,等著看好戲!!!